上海瑞斯樂門窗有限公司經歷了這樣一次遭遇:展會第一天,其現場工作人員發現,國內某防盜門企業展位上有幾款與自己公司類似的產品展出。
隨后,他們立即向展會主辦方投訴。接受展會投訴的廣交會知識產權投訴機構是由主辦方會同廣東省、廣州市知識產權部門三方聯合組成的,在經過現場核實、確認侵權、簽訂《承諾書》等程序之后,涉嫌侵權產品被遮蓋住,這家防盜門企業承諾在之后的幾天展期內不再進行展出和銷售。
全程參與了這一事件的瑞斯樂公司企劃部經理龔純告訴記者,她對現場的處理結果基本滿意,這是該公司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,也是國內展會中為數不多的現場就獲得解決的知識產權事件。
上海師范旅游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負責人金輝表示,雖然國內展會設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投訴機構還不是很多,但今后會越來越多,這是一種趨勢。比如上海新近出臺的《會展業管理辦法》中就規定,主辦單位可以設立知識產權接待機構并可制定相應的現場處理規則。因此,在設有專門投訴機構的這些展會,如果發現有侵權行為,參展企業完全可以按照它規定的程序來操作;而對于那些還沒有設立專門投訴機構的展會,如果發現侵權,企業就只有通過法律途徑或者向知識產權部門尋求幫助。
但通過法律手段解決,有時非常耗費企業的寶貴時間,因此企業到萬不得已“才發此招”。龔純表示,在操作程序上以下這些經驗值得借鑒:
1.及早行動,最好能夠在布展時就去現場巡視一下,以避免在展會開始前就出現侵權;
2.如果發覺對方有侵權嫌疑,應努力收集證據和對方的各種資料,把現場照片拍下來;
3.當確認對方存在侵權時,也不要貿然去找對方理論,應該通過會展主辦方等第三方機構來協調解決;
4.在投訴之前要事先作好功課,準備好自己的專利證書、企業的營業執照等資料,隨時交給第三方機構來進行現場核實;
5.處理結果出來之后,應該監督對方采取實際行動,將涉案產品遮蓋或者撤離現場。